学中医自然要读中医书籍,而中医书籍浩如烟海,如何选择入门读物和有序的阅读,无疑是关系到时间和成效的。今天,咸阳中医培训学校就来教大家如何走好学中医的第 一步。
1、中医基础理论
本书是中医理论的总框架,从这本书开始。首先使我们学习到中医是如何阐述人体的生理、疾病的发生和对疾病的认识的。书中提到的中医名词、术语将充斥于所有的中医书籍中,故先读懂此书,后来便知其所指。由于中医学充斥着古代的哲学思想,很抽象,而整体观和逻辑性又很强,所以我们读它时仅凭文字直解是不透彻的,而要将它立体化地思维、推演,不仅要达到融会贯通,还要能运用自如。
2、中药类
咸阳中医培训学校表示,通过历代的发掘整理,目前的中药已达1 万余种,而现今的一些中药教材基本上还是围绕《神农本草经》略作增加,载药仅在400 味左右,而且功效多系沿袭,这对于从事多科临床诊疗的中医来讲是不够用的。另外,咸阳中医培训学校还表示,因历史条件所限,书中还有对药物的功效认识有误的,或言过其实的,或有其他功效尚未发现的,所以临床应用时还必须参考现代的一些药学专著充实之。学中医时对药物的性、味、功用、炮制、用量都必须确实掌握,对其副作用亦须了解,特别是毒性药物。
3、方剂类
在学中医的时候,方剂学是阐述和研究药物组方配伍规律和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,是临床各科的基础学科之一。咸阳中医培训学校表示,中医书籍中所载的方剂很多,粗略统计在明代以前就达6万多首,加之后来创新的还有很多。现在的方剂教科书多按照治法、功效分类各取一些代表方剂进行阐述,只选方400 首左右,有的已经很少用或完全不用了,而临床各科还有很多方剂没有选入。因此,初学者可请临床中医师指点取舍。
咸阳中医培训学校告诉我们,学习方剂学除了要掌握方剂的基本知识,还要熟记临床常用的方剂和书中未载方剂的药物组成、功效、主治。前人之方是其治疗经验的总结,有的经历两千余年仍在使用,所以需要花功夫背诵。
4、中医诊断类
中医诊断的基本手段是望、闻、问、切四诊,四诊不可偏废。咸阳中医培训学校指出,学中医的时候在望诊中舌诊尤为重要,有“证不辨凭诸脉,脉不辨凭诸舌”之说,说明凭舌诊可在疑似中做出正确的判断。切诊以切脉让人感到玄而复杂难学,以前一些中医往往以此来炫耀技能,三指一触便滔滔不绝地讲出患者的症状。其实这并非全凭脉诊所获,而是因为有患者或家属的主诉在前,加上诊脉的同时默默施行望、闻,参合而得。古代的脉诊专著因限于历史条件或为音韵之需,多有夸大其作用或失之武断之说。我们不可单一迷信脉诊而废其他,必须四诊合参。